万众瞩目的2022年冬奥会即将拉开帷幕,过去七年,在“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理念下,中国筹办冬奥的进程一直在有序推进中,并按时、优质完成了各项筹办任务。
冬奥前夕,国际冬季运动(北京)博览会(以下简称冬博会)主办方之一亚洲数据集团推出前瞻访谈栏目《莉访谈--2022冰雪对话》(简称“莉访谈”),亚洲数据集团副总裁张莉、国际奥委会委员、北京2022年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及其他奥委会、联合会领导一同展望未来冰雪行业发展。萨马兰奇对此评价,中国组织体育赛事的能力已经得到多次证明,如2008年的奥运会、亚运会以及其它大型体育赛事,国际奥委会深信中国的组织能力。
国际奥委会奥运会部执行主任克里斯托弗·杜比认为,场馆周围的基础设施建设与速滑馆的内外视觉印象让他非常震撼,此外,中国对新冠疫情的零容忍以及由此而实行的闭环管理,这种操作的严谨程度前所未有。
国际雪车联合会主席伊沃·费瑞阿尼对赛道建设赞誉有加,他指出,中国用完全不同的工具,构造出高质量、结构优良的山间巨龙般的赛道,完成的十分出色。国际冬季两项联盟主席奥勒·达林则直言,中国在新冠疫情的考验下,搭建起全球最先进的场馆。
世界体育领袖2000至2020年国际滑雪联合会秘书长莎拉·刘易斯表示,中国冬奥筹备取得了了不起的成果,首先带动群众参与冬季运动,组建有竞争优势的团队、培养各项目的运动员,积极参赛,开发自身成为冬季运动大国的潜能。其次,中国将最先进的技术应用于基础设施,这是其它国家没有做到的。如今中国普通民众用实际行动响应了“三亿人上冰雪”的号召,这为中国创造了全新的经济效应。
超前谋划,破解冬奥遗产传承难题
北京冬奥会是第一届从筹办之初就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奥运会。2017年9月,北京冬奥组委就在总体策划部单独设立了遗产处,国际奥委会委员、北京2022年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认为遗产的概念很宽泛,如“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是一个潜在的非常重要的社会遗产,它将激励人们接受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2008奥运会让北京拥有非同寻常的设施遗产,也让中国成为夏季运动中最重要的国家之一,2022年冬奥会也不例外。萨马兰奇还表示,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与亚洲数据集团举办的冬博会非常珍贵,他希望将来冬博会作为2022年冬奥会遗产走遍全国,国际奥委会将长期支持冬博会。
亚洲数据集团副总裁张莉介绍,冬博会作为申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时做出的庄严承诺,不仅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带来正面影响,也惠及全球冰雪产业。冬奥结束后,冬博会作为冬奥遗产将继续举办下去,做好中国与世界沟通合作的坚固桥梁。
谈到奥运遗产,国际雪车联合会主席伊沃•费瑞阿尼认为奥运遗产传承有两个重点,一是让合适的人员来管理场馆,二是赛事之后的项目运营同样重要。国际滑雪联合会主席约翰·埃利亚施指出,冬奥会结束后,场馆作为遗产并不会消失,许多国际滑雪联合会的场馆将用于大众休闲和竞技比赛,这将进一步促进雪上运动在中国的良性发展。
挪威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汤柯纳在访谈中分享了挪威的奥运遗产发展经验,他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着眼于未来,即在设计之初,组织者就要考虑到未来的使用,这与冬博会的产生理念不谋而合。挪威在寻求机会,利用冬博会的优势,改进和拓展现有的人脉网络,强化中挪两国在冰雪运动领域的合作。
国际雪橇联合会主席埃纳斯·弗格力斯也表示他们将在短期内密切联系中国的同行,通过冬博会这个平台,与供应商、联合会、中国奥委会等组织展开深度交流,共同开发中国3亿人上冰雪项目。
冬奥会进入倒计时,世界共期待
冬奥会开幕在即,中国将如何在闭环管理中向全球展示这场伟大盛事,所有人都拭目以待。国际奥委会委员、北京2022年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表示,他非常了解北京冬奥组委这个团队,团队成员均为经验丰富、能力强的专业人士,比赛场地也是世界上最好的,从2月4日开始,这里将带给全世界一场精彩纷呈的比赛。
国际奥委会奥运会部的执行主任克里斯托弗·杜比也对冬奥的举办充满期待,他表示,北京2022年冬奥会激发的信心和正能量已经有了很大的影响力,2022年后的传承对于中国乃至世界以及冬季运动而言都十分重要。对于全球以及冬季运动而言,中国有更多人参与冬季运动显然意味着体育组织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为未来行业带来新发展和新机遇。
国际冬季两项联盟主席奥勒·达林直言他对冬奥会的期望很高,他相信这里的赛事将呈现最高的水平,认为此时继续合作会让中国和国际冬季两项联盟收获最多,并就合作问题与中国冬季运动联合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讨论。
延展阅读: